1.原因分析
1.1配种期严把饲料关。应给母貂提供优质新鲜、适口性强、易消化的营养全价饲料,防止霉烂变质原料混入饲料中,造成母貂拉稀、拒食、严重的消化道障碍,此种情况如不及时解决,会造成母貂空怀。
1.2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6及钾、锌、碘、磷、钙等矿物质,会引起母貂性周期紊乱,卵巢机能减退,卵泡发育迟缓,不排卵等;公貂则表现睾丸萎缩,性欲下降,精子生成量少或无精子等。
1.3饲料中可消化蛋白质不足。配种期24小时内不能供给母貂25克可消化蛋白,会导致母貂营养不足,体况过瘦,体况指数在24克/厘米之下,母貂不易配种,即使配上,也会终止妊娠,胚胎被吸收,造成母貂空怀。
1.4母貂体况。母貂配种这一阶段外界气温还很低,母貂食欲较强,采食量大,容易造成体况过肥。体况过肥的母貂卵巢周围的脂肪相对较多,使母貂的性机能发生障碍,阻碍了卵泡的发育,过多的脂肪还会压迫输卵管,阻碍卵子与精子的结合,导致母貂空怀。
1.5公貂体况。公貂体况过肥或过瘦都可导致公貂体质下降,表现性欲下降,精子成活率低,精液品质下降,配种力下降等,从而造成母貂空怀。
1.6母貂性机能障碍。一些母貂由于性机能障碍出现不发情或有发情表现但拒绝交配的现象,造成母貂空怀。
1.7广泛留种造成的原因。实践经验表明,5月1日以后出生的仔母貂,不能留做种用,原因是仔母貂相对生长期短,性成熟晚。水貂的大群配种结束,公貂进入静止期时小母貂才有发情表现。错过了最佳的交配时期,容易造成母貂空怀。
1.8配种方法不当和配种环境低劣。实践证明母貂出现排卵不应期的时间是初配后的4-7天,在初配后的1-2天或8-10天进行周期性复配效果较好,如果无规律交配或者交配时周围低劣环境的影响,都能造成母貂空怀。
1.9配种时缺乏观察和护理。公、母貂放对后,饲养员没有注意观察配种过程,对难配的母貂没有很好的管理措施,造成一些母貂失配。
2.防治对策
2.1合理配制日粮。水貂日粮组成要符合水貂的食性、消化及繁殖期的特点。结合当地的饲料来源和各种饲料的营养价值,科学的配制日粮。一般水貂从配种准备期起,应以高蛋白低脂肪的动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约占70%左右),并适当辅以少量粮食和蔬菜(经粉碎后熟制使用)。同时保证饲料品质的新鲜度和适口性,适当添加维生素A、B1、E、B6等维生素饲料及钙、磷、钾、锌、碘等矿物质饲料,或者添加“金牌貂王”或“吉祥三宝”繁殖期营养预混料,来满足水貂对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这些对防止母貂的空怀等繁殖机能障碍有很大影响。日喂量要按照水貂个体的不同体况特点灵活掌握。
2.2控制好种公、母貂的体况。水貂在配种前期要加强饲养管理,使种貂体况达到中等,种貂表现为腹部平展或略显有沟,躯体前后均匀,运动灵活自然,食欲正常,以利于水貂生殖系统的发育和正常的性功能。
2.3合理利用种公貂。对种公貂的使用要以“全面培养,重点选择,合理利用,防止劳累”为原则。种公貂合理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配种质量。初次配种的小公貂要和发情好的经产母貂放对,使其学会配种。初配公貂每天只能利用1次。经配公貂每天不超过2次,连续使用3天的公貂应休息1-2天。对难配的母貂应选择有交配经验,会侧交和卧交的公貂进行配种,必要时可人工辅助交配。
2.4合理选择种群。水貂的留种要结合系谱,合理选择。尽量选择生产性能好的公、母貂留作种用。因为成龄貂的繁殖力高,所以2-4岁的成龄貂占70%左右,当年幼貂不宜超过30%,尽早淘汰不适宜种用的水貂,这样有利于稳定生产。合适的公母搭配比例,国内公母貂比例一般为1:3.5-4,国外公母貂比例多为1:5-6。这样能顺利完成配种计划,获得较好的繁殖效果。我国应随着繁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饲养条件的改善,来提高种公母貂的搭配比例。这样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和提高貂群质量。
2.5科学管理、减少应激。注意防寒保暖,适量增加公、母貂的运动量。同时注意观察配种过程,对难配的母貂提供辅助措施,以防空怀。水貂胆小、易惊,所以在水貂配种期内应保证貂场周围环境的安静,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高效强稳C”,增加水貂的抗应激能力。不随意更换饲料和改变光照时间,以减少应激的发生。
总之,搞好母貂的配种期和怀孕期的饲养管理,则可降低母貂空怀的发生,从而提高母貂繁殖率。